澎湖旅遊機+酒自由行&團體旅遊
必遊景點
吉貝島
吉貝島
區域:北海
吉貝嶼全島面積約3.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3公里,是北海最大的島嶼,國內最熱門的旅遊景點。全島地勢東高西低,由海積地形組成的美麗沙灘及沙嘴,為本島最大的地形特色,沙灘位本島西南,由西崁山向南延伸;在沙灘的盡頭,因受海流影響而形成伸入海中的沙嘴,全長約800公尺,最寬處約200公尺,島的四周人工分散設置許多大小石滬,全盛時期達二百餘口,目前僅剩88口,距離赤崁約5浬,航程約20分鐘。
目斗嶼
目斗嶼
區域:北海
目斗嶼位於澎湖群島最北邊的小島,與其南側的吉貝嶼相隔7公里。全島周長843公尺,面積僅0.0244平方公里,是一個迷你小島,島上以目斗嶼燈塔聞名。由於附近有許多暗礁,以往常發生船難,所以在清代光緒年間設立目斗嶼燈塔,為船隻指引方向,至今已超過百年。目斗嶼燈塔高40公尺,黑白相間的塔身矗立在黑褐色的岩礁上,自然散發一股巍峨的氣勢。由玄武岩組成的目斗嶼,極具原始風貌,黑色的岩石讓島的四周立體感十足且分明,海底世界一覽無遺。
姑婆嶼
姑婆嶼
區域:北海
姑婆嶼位於白沙的西北方,吉貝的西南方,為一座玄武岩構成的方山台地,南、北長約1公里,是澎湖群島中最大的無人島。姑婆嶼名稱有許多的傳說。許前,村莊裡有一位少女,已有相戀多年的男友;但卻遭到父母反對,並強逼其另嫁良人。柔弱的少女,為了反抗父母的逼婚和證明其堅貞的愛情,便與情郎相偕離家出走到澎湖北海的無人島落腳;兩人以天地為證,山海為誓,在那島上共渡餘生。據說,晚輩來探望她時,均以姑婆尊稱。也成美麗的傳說了!
險礁嶼
險礁嶼
區域:北海
險礁嶼位在吉貝嶼南方,因附近海域有許多暗礁而得名,整座島不大,北側及東北側主要由岩石及珊瑚淺坪組成,東南、西南及南側海域由貝殼和珊瑚碎屑形成金黃色的沙灘,由南遠眺猶如浮在碧海的白色小島。偶像劇「原味的夏天」以險礁為主要的拍攝場景,在島上原有的魚灶與石屋上搭建藍色小木屋,非常搶眼,吸引不少遊客的目光。險礁嶼四周的海底有五彩繽紛的珊瑚及熱帶魚生態,是知名的浮潛聖地。
員貝嶼
員貝嶼
區域:東海
員貝嶼位在白沙鄉岐頭村東方、鳥嶼西南方,鄰近澎澎灘。因為形狀像螺貝覆蓋於水面而得名。北邊海岸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以石筆、石硯、無字天書和石墨最著名;員貝嶼東北側海崖柱狀玄武岩體發達,並形成上窄下寬如同百褶裙一般,有著許多摺痕,極具觀賞價值,員貝嶼「筆墨紙硯和百褶裙」不僅是著名地景,同時已列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員貝嶼村落後方的小山丘是眺望美景的好地方,往西北岸即可眺望玄武岩奇觀,是來到員貝嶼必遊的景點喔!
馬公天后宮
馬公天后宮
區域:馬公市區
澎湖馬公天后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列為「國定古蹟」。早期福建沿海漁民為保佑出海船隻平安順遂,會在船上供奉媽祖求庇佑,後期則在澎湖定居後移往岸上建廟奉祀,庇護澎湖縣民400多年,當時稱為「娘宮」、「娘媽宮」、「媽娘宮」、「媽祖宮」等,就連船渡口也稱為「媽祖宮」,再簡稱「媽宮」。於西元1920年日本人把「媽宮」以日語諧音改為「馬公」,即為今日馬公地名的由來。天后宮不僅是馬公地標,更是澎湖精神象徵,歷史悠久,建築特色也令人玩味。
菜園
菜園
區域:馬公市
清代開墾初期,因地勢較低,水源豐沛且土壤肥沃,得以栽種一畝畝的綠色田園,因此以「菜園」命名。菜園位於馬公的東南方,緊臨青灣與測天島間的內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經過人為開發後已成為多元化的生態園區,包含養殖漁業、溼地生態、珊瑚淺坪等。 菜園漁港最大的產業特色是達60公頃面積的養殖漁業-牡蠣和近海箱網養殖,並已結合休閒觀光,發展出烤生蚵、餵海鱺等活動,讓遊客在海上體驗餵魚的樂趣,品嚐美味海鮮。
山水沙灘
山水沙灘
區域:馬公本島南方
山水古稱「豬母落水」。地名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是:曾經有一隻母豬跑到沙灘上被大章魚拖下海去,所以被稱為「豬母落水」。日治時期,改稱為「豬母水」,光復後稱為「珠江」,民國四十年更名為「山水」。山水南岸東邊山水漁港一帶的觀音山,到西邊的豬母水山,總稱為豬母水垵。岸邊有潔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是旅客戲水的天堂。
嵵裡沙灘
嵵裡沙灘
區域:馬公本島南方
嵵裡南邊濱臨大海,有一片由珊瑚及貝殼碎片所組成的白色沙灘。早期是居民牽網捕魚的漁場,近期曾一度發展為本縣最大的海水浴場,景色可媲美夏威夷的威基基海灘(Waikiki)。嵵裡沙灘綿延1公里餘,並有風積砂丘景觀,海域平緩,海水湛藍,是澎湖本島天然條件最優的海濱浴場。走在由珊瑚和貝殼沙構成的海灘上,或享受日光浴,或戲水弄潮,或露營野炊,誠為渡假一遊,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最適當場所。
風櫃洞
風櫃洞
區域:馬公本島南方
到澎湖遊賞的人,一定要到風櫃聽聽濤聲,否則便不能算是到過澎湖。「風櫃聽濤」為澎湖知名的景點。風櫃里位於風櫃半島的尾端,澎湖當地人稱呼「風櫃尾」。聚落南岸的玄武岩柱狀節理十分發達,因為波浪侵蝕造成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端又被侵蝕成海蝕洞,再由海蝕洞順著節理縫隙形成一個通到地面的小孔,每遇南風漲潮時長浪順著海蝕溝灌入,海蝕洞內空氣受擠壓,海水由縫隙噴出,發出呼嘯聲,猶如鼓風爐的聲音一般。
隘門沙灘
隘門沙灘
區域:馬公機場旁
隘門沙灘由珊瑚與貝殼碎屑、孔蟲遺骸等組成,其中以星狀的有孔蟲最令遊客驚艷。原本默默無聞的隘門沙灘從民國87年開始,隘門村村長帶領兒子,自身做起了社區沙灘重整計畫,加裝攔沙網等設施,以攔截東北季風刮來的風砂,逐漸堆積而成。他們的努力終於獲得縣政府和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注意,撥下經費整建隘門沙灘,進而成為有名的美麗金沙灘。
菓葉觀日亭
菓葉觀日亭
區域:澎湖本島湖西鄉
菓葉村近年來成為欣賞日出的著名去處,是湖西鄉東側一個純樸的小漁村。「菓葉」是一種植物俗稱,它的學名稱為「黃槿」,早在明朝時,這裡就有一大片茂盛菓葉林,因此成為澎湖以植物命名的村落之ㄧ。菓葉日出與西嶼落霞齊名,村內東北方的小山丘上是欣賞日出的最佳地點。每年冬至菓葉村許姓祭祖活動保留傳統的「軟筵」習俗,與舊奎壁澳村莊有密切的社群互動以及村莊內的灰窯殘跡,也增添菓葉的樸質風貌。
中屯風力園區
中屯風力園區
區域:澎湖本島中屯島
中屯古地名叫做中墩,因座落於澎湖本島和白沙島之間形成土敦而得名,光復後取諧音為中屯。後來分別興建了永安橋和中正橋北接白沙、南接澎湖本島。之後加上跨海大橋的興建,才將馬公、湖西、白沙跟西嶼四個鄉市連成一氣。風力發電廠位於澎湖縣白沙鄉中屯村,於2001年10月正式商業運轉,風力發電廠位於中屯第二苗圃,目前已規劃為風車公園,成為澎湖縣白沙鄉的著名旅遊景點和新地標。
通樑古榕
通樑古榕
區域:澎湖本島白沙鄉
通梁村保安宮前超過300年的老榕樹,是澎湖綠蔭最大的神木,共計擁有95根氣根的老榕,綠蔭覆蓋廟前空地形成一片乘涼歇息的廣場,若是沒有認真觀察,實在難以相信全是來自於同一棵樹的枝幹。關於古榕的歷史,目前還沒有確定的答案。有一傳說清朝康熙年間,一艘商船行經通梁附近吼門海域,卻不幸發生海難,僅存一株樹苗隨潮水漂至通梁海岸,通梁村民將其撿回,栽種於廟前。由此推算,通梁古榕栽種至今可能有300歲以上的高齡。
跨海大橋
跨海大橋
區域:澎湖本島白沙與西嶼之間
澎湖跨海大橋全長共計2,494公尺,橫跨白沙、西嶼兩島之間的吼門水道,水流湍急,流速據說可達每秒3公尺。1965年始建跨海大橋,1970年完工通車,以解決漁翁島的交通。爾後,因橋樑腐蝕嚴重與橋梁坍蹋,於1984年拓寬陸堤,1996年完工通車成為雙車道新橋。不但具觀光價值,也讓西嶼和白沙通暢流無阻。至今大橋西嶼端北側海域仍留有早期水泥柱和框架,分別說明早期西嶼電力是由高壓電線架跨海輸送,與舊橋功成身退的一段滄桑史。
小門嶼
小門嶼
區域:澎湖本島西嶼鄉北邊
小門嶼位於澎湖縣西嶼(漁翁島)北側,面積為0.5121平方公里,漲潮後即成獨立單一島嶼,因臨近吼門急流,素有「吼門之珠」雅稱。之後興建小門橋(跨海小橋)與西嶼連結,澎管處在此建有停車場,環島步道等相關設施,成為澎湖縣著名的風景區。小門嶼名字由來是因為在小門村東邊有一小徑剛好於兩旁的高山之間,古時候小門村居民出入都得經過這條小徑,而小徑遠看像個門,因此便將此地命名為小門。
內垵海灘
內垵海灘
區域:澎湖本島西嶼鄉
內垵遊憩區擁有一片廣大的沙灘,白色的細沙與平坦的地勢,為內垵村與外垵村村民戲水與潮間帶活動的場所。沙灘後方依照地勢所興建的木棧道,遠眺池西的學仔尾岬角,細軟的沙灘與澄澈的海水是內垵遊憩區最吸引人的特點。
桶盤嶼
桶盤嶼
區域:南海
桶盤嶼距離馬公本島約6海浬,桶盤嶼全島均由玄武岩節理分明的石柱羅列環繞而成,柱狀節理發達,堪稱澎湖之最,素有澎湖的「黃石公園」美譽。本島柱狀節理與板狀裂理都十分發達,原先都呈現六角或五角形,由於受到劇烈的風化和侵蝕作用,岩柱的稜角已呈現圓形狀。桶盤西南海岸海蝕平台有玄武岩熔漿湧出所形成的同心圓熔岩出口,中央穹起的岩塊,有如一個蓮花台,稱為「蓮花座」,隨潮水的漲退循環顯沒,是澎湖極特殊的地形景觀。
虎井嶼
虎井嶼
區域:南海
虎井嶼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距馬公市7海浬,島上有壯觀的玄武岩柱狀節理。澎湖舊八景之一的虎井澄淵,即是在退潮時,從海崖上俯瞰海面清澈透底的景象。傳說在島的東南側曾經有一隻老虎躲在一個乾涸的洞穴裡,因而名為「虎井」。全島分為東西二山,村落就位在東、西山之間,由珊瑚碎屑堆積而成的地狹上。東山目前是軍事管制區;西山由澎管處闢為公園遊憩區,留有二次大戰,日軍構築的戰壕遺跡「山本五十六南進指揮所」。
天台山
天台山
區域:南海望安嶼
海拔53公尺的天台山岡丘草原帶為望安島之最高峰,附近是澎湖著名文石產地,山四周草原平坦,偶有牛羊漫步,美景自然天成。天台山已成為眺望望安本島和對岸花嶼最佳的景點。天台山岩層主要為微輝長斑岩塊,其節理成片狀。西側海崖下有壯觀的玄武岩景觀,依循步道下至西邊海岸,可發現一處高達30公尺海蝕洞奇景,微輝長斑岩的節理之美與虎井、桶盤兩島之柱狀玄武岩景觀不同,天台山片狀交錯的節理形成美麗的「石花」。
網垵口沙灘
網垵口沙灘
區域:南海望安嶼
網垵口沙灘位於望安島南端貝殼砂灘潔淨而無汙染,弧形海灣綿延將近1 公里長。早期由於當地漁船停靠於此,在沙灘上曬 網、補網,以及撒網捕魚之情景,故稱為之網垵口,目前已無船隻停泊,而成為當地孩童與遊客戲水的天堂。恬靜與清澈海水、金亮沙子,網垵口之沙灘與夜之美,像個詩人或戀人。要體驗網垵口沙灘的美景,非得在望安住上一晚不可,因為此海域之海水色調一日數變,因此被戲稱為「調酒海灘」。
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
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
區域:南海望安嶼
潭門港旁不遠處,一座似海龜造型的建築,矗立於望安嶼的東南方。進入館內,望安自然生態盡收眼底,候鳥、保育生物紛紛登場,當然少不了最重要的「綠蠵龜」,除了龜種的特徵辨別及分佈環境,海龜與民間祈福活動「上元乞龜」,均為館內耐人尋味的展示內容。值得注意的是佇立於展示廳入口的「好善堂」石碑,碑文記載著過去望安地區士紳為保護海龜、耕牛,募款向政府提出獎勵辦法的故事,這段佳話被認為望安嶼上保育動物的先驅。
花宅(中社古厝聚落)
花宅(中社古厝聚落)
區域:南海望安嶼
花宅聚落是澎湖地區保存較完整的澎湖傳統聚落之一。漢人300多年前移民到此,先民觀察地形,周圍山丘環繞,婉如花瓣環繞著花心於是在花心(山仔尾頂)附近墾地築屋,因此名為「花宅」,。台灣光復後,以地理位置在望安鄉本島四個村落的中央,而更名為「中社」村。由於在地人口外流,古厝日見頹圮,花宅鄉親於民國94年成立「台灣花宅聚落古厝保存協會」以喚起政府的重視。
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
區域:南海七美嶼
石滬是先民智慧的展現,它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築的捕魚陷阱。而七美的'雙心石滬因造型浪漫,吸引眾多的情侶前來,儼然成為澎湖觀光的代表景點。雙心石滬是澎湖地區眾多石滬中,保留最完整的石滬,若要觀看雙心石滬必須先確認每日的退潮時間,才能順利看到完整的石滬雙心形。
七美人塚
七美人塚
區域:南海七美嶼
相傳為明朝時,成群的盜賊從七美的南邊海岸登陸,當時島上的男人都出海捕魚,剩下老弱婦孺,其中7位女子正在附近山上農忙(一說在井旁洗衣),不幸遇上倭寇侵襲,最後不甘受辱而相攜投井。事後鄉人,用土填井,後來長出7棵枝葉茂盛的香楸樹,民國38年劉燕夫縣長與何志浩將軍前來憑弔,何將軍有感而發,撰寫七美人歌一首,刻立於石岩上。七美人貞烈事蹟,遂為擴大整建為「七美人貞節園」,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前來觀賞、憑弔。
望夫石
望夫石
區域:南海七美嶼
七美嶼因島上男人捕魚工作危險艱辛,易生意外,早期曾有「寡婦之島」戲稱。相傳在望夫石附近住著一對恩愛夫妻,某日丈夫出海捕魚遲遲未歸,妻子隻身到岸邊等待郎君回航,日復一日,終不堪飢寒,香消玉殞。後人將她安葬於海邊,石岸竟風化成一婦人仰躺的形貌,包括頭髮、身軀、雙足及懷孕的小腹維妙維肖,望夫石的傳說於是不脛而走。
小台灣
小台灣
區域:南海七美嶼
台灣可不小,是澎湖變大了!所謂的小台灣就是比鄰在七美東岸海邊的一處海蝕平台,經年累月被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了形狀酷似台灣地圖的海蝕地形。站在小台灣居高臨下真的感覺99分的相似度,更傳奇的是連龜山島也具備了,是否暗示台灣跟澎湖是命運共同體呢!
月鯉灣
月鯉灣
區域:南海七美嶼
呈弦月形的月鯉灣,有一天然小港,俗稱「月鯉港」,是七美島漁民最早近海作業的港口。月鯉灣白色珊瑚碎屑的海灘,不但是七美唯一的戲水區,其海域極適合從事浮潛活動。附近的玄武岩地形非常發達,柱狀玄武岩呈倒臥狀、放射狀、交錯狀,頗為壯觀且多樣化;海蝕地形則處處可見。